对此,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对记者表示:企业的担心完全正确。
受传统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影响,2005年山西11个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达4.35,二级以上平均天数仅226天,临汾、大同、阳泉位列全国污染黑五甲。长治市比照大学生村官政策,为县乡企业吸引到了150多名大学生企官,包括7名硕士研究生。

一场生态修复治理的攻坚战在三晋大地打响。8月31日,随着发电系统指示灯熄灭,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煤矸石热电厂正式停产,这是太原今年关闭的第七家污染企业。在原址附近,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长沟现代物流园区、西山城郊森林公园等项目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和推进。在突出资源重围,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试水过河的道路上,山西已迈向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创新机制既要敢闯敢干、按规律办事,又是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路径的重要责任。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王赋说:山西在财税、科技、环保等十多个方面全面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为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要素支撑。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有效缓解了土地、人才、资金等制约瓶颈。煤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两年多来没有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山西煤矿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重特大事故13起左右。为了给再造一个新山西的试验区探路,山西省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办公室,编制批复了11个试点县和20余个省直部门2012年行动方案。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增速下降趋势。据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了解,山西省2012年的投资目标是全年投资1万亿、项目落地1万亿、招商引资1万亿。
国内煤炭产量、进口煤炭数量快速增长,价格快速下降。试点地区和项目会得到资金、用地方面的支持。

在山西稳增长计划文件中,全力增加投资仍然是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个别地区财政收入已出现负增长。比如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观察者称此想法难有实效。山西省内决策咨询人士认为,山西的发展不足问题,其重要根源是投资不够、项目不够,总投资规模偏低,在中部地区亦处于落后地位。
再寻突围之路外界常常以资源魔咒来形容山西的困境,认为其因煤而兴,却又逃不掉因煤而衰的厄运。李劲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山西是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出手机会。尽管学界对经济萎缩引发的本轮投资冲动普遍感到担忧,但地方政府依然在不遗余力地为稳增长就是稳投资造势、奔走,为项目争取路条。山西省委省政府态度也很坚决,虽然受到很多非议和责难,但是山西非做不行。
庞大的投资计划并不是山西独有。另外,重组以后的山西煤炭国有企业一旦停产或减产,也可能造成工人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媒体对山西煤炭无序开采和大小煤矿事故的大量报道,使山西煤炭资源蒙上一层血煤阴影。因此,更需要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
山西省国税局的新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入库税收收入408.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7%。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称,2012 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全行业销售收入和行业利润同比虽然都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在2015年前,非煤产业占GDP比重要超过60%。山西省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在接受财新《中国改革》记者采访时,明确反对用国进民退来评价山西的煤炭资源重组。焦炭、钢铁等行业全行业亏损,其中,钢铁行业在1至5月实现利润仅有2.7亿元,同比下降90.5%。矿难是外界对山西最直接的负面感受。
据当地一份内部研究报告的观点,因为价格管制,煤炭及相关能源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资源通过不平等交换转移出省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使人们再次忆起2009年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饱受争议的煤炭资源国有化运动。
初步的感受是,山西各界对其经济风险与结构痼疾的反思开始升温。最终结果是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设能源基地前相比,当地民众相对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按中国经济观察者们分析,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正在悄然展开。钢铁、煤炭行业超过60%的市场在省外,焦炭市场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
山西准备用30年时间完成转型,其目标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但有人认为,山西经济今日之困境,就与其息息相关眼下,煤炭大省山西又陷资源魔咒,煤炭运输不旺、港口积压严重,价格急速下跌。山西境内90%以上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接近54%的河流断面处于劣五类水质。三一重工、富士康的转移项目以及当地的煤化工项目,都已成为重点培育对象。
对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成果,山西省主要领导的最新要求是巩固和扩大仅甲醇一项,在短短的3年内就从4000多元/吨跌至2000元/吨。
一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水资源已经限制了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的发展,目前公司的水源来自一百多公里以外,而如果要扩产就必须要考虑新的水源问题,下一步预计将引用黄河水进行工业生产。截至目前,各地正式上报到发改委要求十二五期间核准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一共104个,按照各地上报的技术方案,如果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投资要超过两万亿元。
这些指标的优劣是示范项目扩容升级、新建项目获批的关键。不仅是神华,煤化工项目多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宁夏、甘肃、陕北等干旱地区,这些企业都将水源盯住了黄河。
煤化工产品也开始呈下滑趋势。陈亚飞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对此,发改委开始有针对性的收权。由煤炭开发带来的河流断流、草原沙漠化加剧、湿地消失、牧民流离失所的各种生态悲剧正在不断发生和愈演愈烈。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副院长陈亚飞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说。《意见认为》,当时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
例如,同样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原料煤价格有的每吨1000元,有的每吨三四百元,催化剂和投资成本都相差20%-30%。2006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认为电石和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的势头逐渐显现,同时一些地区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大举招商引资,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合理。
按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宁东煤化工产成品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其中煤制油400万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沈冀如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